大湾区的概念之下,将为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带来深刻的变革,其中当然包括房地产这一板块。6月5日,深圳市政府制订《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被媒体和地产行业称为继1998年房改20年后的“二次房改”,其中有一个提法更是受到包括东莞在内的周边的城市所关注,这就是“开展城际的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推动建立都市圈的城际住房的合作机制,结合轨道的交通和产业的布局……”
正是因为这一提法,被业界认为临近深圳的惠州、东莞将迎来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速、房地产的产业链的深度的融合,加上深圳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进而带动周边城市的住房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如此一来,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面积极并且深远。
东莞市靠近深圳的镇街不少,如长安、塘厦、凤岗、黄江、大朗、清溪、樟木头等镇。
塘厦提出了“坚持工业立镇,打造临深片区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不难看出,该镇并没有依靠临近深圳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思维,而是选择了更加不易但是立足长远的工业和制造业,而这样的规划,房地产的市场则将更有市场,并且更加的健康,因为制造业离不开人才,人才都来了自然就有了住房的需求,自然就会考虑买房,而不是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走“炒房”的捷径。
大湾区的概念也令很多人关注起了土地和住房的价格走势。不可否认,如果政府没有坚定的信心控制房价,没有坚决地执行房住不炒的耐心和魄力,大湾区概念的诞生,势必引发新一轮的购买热情。但令人欣慰的是,政府部门显然没有松动管控的迹象,不但再三强调住房政策调控不放松,并且加紧管控力度,近期仍然在推出限价、限购的新措施,从开发商拍地、定价、个人购买等每一个环节管控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可能性。
深圳为进一步吸引人才,出台了“六折买房”等优惠措施。人才规模化的到来,势必引发住房紧张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开展城际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的机制,结合轨道交通和产业布局……”这样的思路和思量。显然,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合作和住房合作的机制,能够缓解人才居住这一敏感的问题,深圳已看见了这现状,接下来就是包括东莞在内的周边城市如何对接的技术性的问题。
不难看出,大湾区的概念之下城市群实现房地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可能性开始出现,在政府严格控制炒作,以满足刚需群体为主的前提下,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广阔的住房市场极有可能出现。
- 大湾区概念之下东莞楼市如何走?